河北磁县人民医院

医院新闻

科普︱烧烤模式下,预防中暑很重要!

日期:2018-07-26    来源:磁县人民医院    浏览:7324次

自入伏以来,我院急诊科接诊的各类中暑患者开始增多,面对这样的燥热天气,磁县人民医院温馨提醒您:高温天气要调整好作息时间,尽量避免长时间外出。如须户外作业时,要避开一天正午温度最高的时候。

何谓中暑:

中暑是指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或在炎热环境中进行体力活动引起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症候群,以高热、皮肤干燥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2010年7月,“中暑”被列入国家法定职业病目录。

中暑的临床表现:

先兆中暑、轻症中暑者口渴、食欲不振、头痛、头昏、多汗、疲乏、虚弱,恶心及呕吐,心悸、脸色干红或苍白,注意力涣散、动作不协调,体温正常或升高等。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是突然发生的活动中或者活动后痛性肌肉痉挛,通常发生在下肢背面的肌肉群(腓肠肌和跟腱),也可以发生在腹部。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热衰竭是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液和体盐丢失过多,常发生在炎热环境中工作或者运动而没有补充足够水分的人中,也发生于不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人中,其征象为:大汗、极度口渴、乏力、头痛、恶心呕吐,体温高,可有明显脱水征如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热射病。劳力性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如炎热天气中长距离的跑步者),它可以迅速发生;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如在热浪袭击期间生活环境中没有空调的老年人),它可以在数天之内发生。其征象为:高热(直肠温度≥41℃)、皮肤干燥(早期可以湿润),意识模糊、惊厥、甚至无反应,周围循环衰竭或休克。此外,劳力性者更易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易中暑人群:

高温下长时间作业的工人、过于拥挤的人群、睡眠不足者、饥饿者、过度疲劳者、肥胖者、大量饮酒者、心脑血管病患者、年老体弱者、儿童及孕、产妇等耐热能力差者,尤易发生中暑。

如何预防中暑:

衣着:

外出时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少穿化纤类制品。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饮食:

夏天多吃含水量较高的蔬果,如生菜、丝瓜、冬瓜、黄瓜、西红柿、桃子、西瓜、梨等。用来补充机体丢失的水分。另外可多饮用乳制品、果汁。

不能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员,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镁等元素的饮品。

休息:

保持充足的睡眠,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得到放松,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出行:

夏日出门要准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如必须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遮阳伞、遮阳帽、太阳镜等,并且涂抹防晒霜;备好充足的水或饮料。另外,出行前备上十滴水、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降温药品也十分有必要。

中暑后如何处理:

停止活动并在凉爽、通风的环境中休息。脱去多余的或者紧身的衣服。

如患者有反应且没有恶心呕吐,给患者喝水或者运动饮料,涂抹、服用解暑药物。

让患者躺下,抬高下肢15~30cm。

用湿的凉毛巾放置于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以降温,或将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

如果30分钟内患者无反应情况没有改善,请立即拨打120。

中暑患者恢复后,数周内应避免剧烈运动。